-
一周军评:美国海军“不承认被威胁”的时代来了
美国海军航母在南海遭“围观”后临阵换将,新上任的第70特混编队司令维考夫少将周末在其旗舰“里根”号上接受了采访。他表示,“不承认美国海军在南海受到了威胁,也不会取消通过南海的行动”。这次奇怪采访的前因后果,很有意思。 [全文]
-
一周军评:大阅兵的回响
国庆70周年阅兵式,那真的是犹如一列火车,迎头撞了过来,把对于我国阅兵式的所有固有印象撞了个稀碎。[全文]
-
东风浩荡逐魑魅(三)——用当量计算的民族尊严
这次阅兵过后,绝大部分外媒发出的都是一看就是事先就准备好的稿子,也就是大谈东风-41的“10个核弹头,世界最强的战略导弹,威胁美国本土……”其实说来也简单,人们总是会对真可能要自己命的东西更恐惧一些不是么?[全文]
-
东风浩荡逐魑魅(二)——“三位一体”的核力量
让我们设想一个极端状况:印度在卡拉姆岛上开始进行“烈火”导弹的发射准备,并且可以确定这将是向中国核心地区发射核弹头。那么携带核弹头的东-26,是要等敌人的导弹落地爆炸并造成我国巨大损失之后再进行还击吗?[全文]
-
东风浩荡逐魑魅(一)——常规战略导弹
今年大阅兵上,作为我国战略打击力量的代表,展示了东风-17、长剑-100、东风-26、巨浪2、东风-31AG、东风-5B和东风-41,共计7种型号的导弹。接下来我们将介绍这些导弹身上所显现的,中国新一代战略打击体系的未来前景,及其释放出的地缘战略信息。 [全文]
-
一周军评:歼20七机编队亮相,美国要急着争“六代机”?
不知道是不是巧合,大洋彼岸的美国空军也通过媒体放出风声,他们将在10月1日,启动一项旨在争夺未来天空“统治权”的战斗机研制计划。杨伟院士说过,他在歼-20研制时的概念是:“非对称超越,无边界创造”,这或许也是我们打开未来空战胜利之门的咒语。[全文]
-
一周军评:美国海军的“亚音速自信”是真的吗?
周末,美国《防务新闻》头条报道了LCS首次携带NSM反舰导弹前往亚太。美国海军对于这种亚音速巡航导弹的兴奋令人有些摸不着头脑。另一边,《福布斯》称,今天航母仍是美国遏制中国军力“效费比最高的工具“……这究竟是西方的傲慢与偏见,还是真有道理呢?[全文]
-
一周军评:台湾买F-16V没用,泰国买歼-10C却有用
本周,美国正式批准对台出售66架F-16 Block 70战斗机,与此前台湾使用的F-16 Block 20改进型相比,其性能稍有提高,台湾媒体当然大肆吹嘘。另一边,我军两种三代半战斗机,歼-16和歼-10C同时与巴基斯坦、泰国空军进行了联合演习。 [全文]
-
一周军评:《中导条约》身后事,和中国有多大关系
?本周,《中导条约》寿终正寝,一些专家大谈美俄将会在欧洲重启中程导弹竞赛之类的话题。在中导条约失效后,欧洲和亚太的中程导弹竞赛会是什么面貌,就让我们简单分析一下。 [全文]
-
一周军评:“地狱难度”的东亚,大家都有两把刷子
本周,中国公布了新的国防白皮书,对我国的安全威胁作了新的界定,明确提出“亚太地区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”。似乎是为我们的白皮书背书,本周亚太地区事情不断,韩国宣布要造航母,朝鲜试射高超声速导弹……而中美以及海峡两岸围绕台海问题的博弈也进入了新高潮。[全文]
-
一周军评:美国对台军售的“艺术”
在这段时期内,美国对台军售的原则是“比解放军技术领先一点的美国二流技术”(顺便防止泄密)和“防御性”(大体上吧)两条。但是到了今天,这两条原则都已经是过去式,或者说,至少是无法实行了。[全文]
-
说说这次美国对台军售案的战役价值
近年来,美国在对台军售问题上都反复向台湾传达“多买单兵导弹”的概念,希望台湾“焦土战术”,尽可能牵制解放军的攻势。台湾当局向美国正式回复“不欢迎”后,今年的军售显示了美国方面在“上策”无法实现情况下做出的“新”方案。[全文]
-
一周军评:跟着咱们的航母看关岛
这次“辽宁”舰靠近关岛,美国媒体并没有大肆炒作,但实际上是开创性的,绝非台湾方面所谓的“绕台”这么简单。就让我们跟随辽宁舰航迹,瞧瞧美国在太平洋上正着力加强的关键基地——关岛的近况。[全文]
-
一周军评:“爱吹?!钡墓?,其实很无奈
印度首次高超试验失败,阿曼湾袭船事件扑朔迷离,这两件事看起来没啥关联,但伊朗和印度都擅长吹牛倒是一致的。只是说到底,在今天这个时代,要维护国家安全,靠吹是不行的![全文]
-
知错能改,百科历史词条还是可以管好的
令人不放心的,不光是百度百科的这一个词条。真正让笔者感到担心的是,当著名的“第五代导演”拍摄反映长津湖之战的电影时,是否会拿类似的东西作为参考资料?是否会把长津湖战役描写成美国胜利的氛围?[全文]
-
一周军评:香格里拉的争吵和酝酿的风暴
随着中国的发展,我国的国家利益边界正在向外扩展,对于我国来说,台湾是核心利益,而对于美国来说,很大程度上将台湾视为边缘利益,这是一个符合逻辑的,可以说得通的判断。然而在美国政界一些人的眼里,没有边缘利益这一说,甚至“出门不捡钱就是丢钱”。[全文]